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段话出自《论语.微子》,说的是商纣王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商纣王残暴无道,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在屡次劝谏不被接受的情形下,选择了离开.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在屡次劝谏不被接受的情形下,装疯为奴.比干是商朝的王族,担任太师辅助商纣王,最后因强谏商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认为他们三人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结局也不相同,但都是为国为民,所以这三个人是商朝末年的三位仁人.
这些都知道,关键是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会不会也有孔子对统治阶级关于用人方面的建议?谢谢。
这段话不是孔子对统治阶级关于用人方面的建议,而是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执政集团的不满。孔子是说商王朝到了即将灭亡的时候还出现了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仁人,而其所处的社会,特别是当时的鲁国却没有这样的仁人或者说这样的仁人不能被“三桓”为代表的执政集团所用,说明当时的社会还不如商王朝末年,鲁国的执政者还不如商纣王。《论语》有不少孔子抚昔叹今的言论,表面上是对过去的缅怀,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不满,只是有的地方孔子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地方孔子没有直接说出来。这段话,就是孔子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有的地方孔子直接表达了这种不满,比如《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