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文】
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麽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倒是您老人家这麽一说,我的心便豁然开朗了.但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麽理解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来向大王报告说:‘我的力量能够举得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能够看得清秋天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大王您会相信他的话吗?”
宣王说:“当然不会相信.”
孟子便接着说:“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偏偏不能够施及老百姓,是为什麽呢?一根羽毛拿不起,是不愿意用力气拿的缘故;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用眼睛看的缘故;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君王不愿意施恩惠的缘故.所以大王您没有能够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宣王说:“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麽区别呢?”
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家族和国家.’说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广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麽,不过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大王您的恩惠能够施及动物,却不能够施及老百姓,偏偏是为什麽呢?
“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什麽东西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考虑考虑吧!难道真要发动全国军队,是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下仇怨,这样您的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我为什麽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过想实现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