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各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间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通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凛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上》
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民”指哪种人?你如何理解“民人给家足”?
(3)两段材料叙述历史现象的角度有何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否矛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