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中、外朝体制形成的根源在于汉初政治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矛盾,换言之,它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产物.汉初承袭秦制,以丞相辅佐皇帝,丞相权势之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形势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仍然没有什么改变.他即位不久,丞相田蚡掌握任免大小官吏的大权,可谓权倾朝野.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一日,田蚡入宫奏事,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仅一语便表明武帝不满丞相权柄之重,决心削弱相权,建立中朝.
武帝通过贤良对策等方式,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从而成为入侍武帝的内臣.他们名为侍从之臣,实际参与谋议,这些中朝官员的秩爵并不显要,但是身份特殊,他们不仅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这种做法就是用小官管大事,而这些小官又易于控制,从而收到以卑制尊、以轻驭重、以中御外、尊君抑臣的目的.
中朝预政是朝廷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它加强了皇权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而且大大精确了中央决策的内容,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也便于众人对武帝意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