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类的出现和发展 鱼类包括有颌类和无颌类.无颌类最早的类群是异甲类.发现于北美落基山区中奥陶统的异甲鱼,是脊椎动物最早的化石代表.晚志留世出现了从无颌类分化出来的最早具颌的棘鱼类和盾皮鱼类.有了上下颌,就不仅是被动摄食微小有机物,而可主动追捕大的食物了.
2.两栖类的出现 总鳍鱼在晚泥盆世时登陆,是陆生脊椎动物的最早类型.脊椎动物在登上陆地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呼吸和行动问题.总鳍鱼已具有原始肺的构造,肉质偶鳍可以在地上爬行.最早的两栖类代表是发现于格陵兰和北美晚泥盆世的迷齿类鱼石螈(Ichthyostega),具明显的从总鳍鱼类向两栖类过渡的中间类型性质.3.爬行类的出现石炭-二叠纪时,从两栖动物迷齿类演化出来的蜥螈形类,坚持陆生方向,很可能是爬行动物的祖先.经过长期演化,产生了能够适应干旱陆地环境的羊膜卵.于是,爬行动物诞生了.从两栖类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发展到爬行动物的体内受精和产生羊膜卵,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陆生爬行动物中以恐龙(Dinosaur)为主要代表.恐龙最早出现于中三叠世,分蜥臀类和鸟臀类两大支系,是中生代占绝对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是中生代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脊椎动物,故称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或“龙的时代”.到白垩纪末期,全球出现了显著的地质事件,使地表自然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恐龙不能适应当时迅速变化的环境,随同整个爬行动物的大衰退,无论陆生的、水生的或飞翔的恐龙,到白垩纪末都相继绝灭了.爬行动物中残留并延续至今天的,仅有喙头蜥类、鳄类、龟鳖类和有鳞类(蛇和蜥蜴).4.鸟类的出现和发展 鸟类是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的一个旁支.鸟类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达,心脏分隔完全,是恒温的脊椎动物.从变温的爬行动物转化为恒温的鸟类,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增强了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地理分布范围.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被公认为是最古老的鸟类代表5.哺乳类的出现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从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进入新生代,由于板块的分离或聚合,气候的分化,被子植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分布,促使哺乳动物迅速分化、辐射,得到了空前发展,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居于优势.从而脊椎动物的演化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哺乳动物时代.从爬行动物的变温、卵生发展为哺乳动物的恒温、胎生和哺乳,以及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一般认为中生代的古兽类是白垩纪和新生代有袋类和有胎盘类的共同祖先. 6.从猿到人 人类在动物界中的近亲是类人猿(简称猿).现代的类人猿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类人猿无论在外貌和面部表情上,还是身体内部的结构上都与人相似.类人猿中又以黑猩猩与人最接近.
根据化石资料,从猿到人经过森林古猿(Dryopithe-cus)、腊玛古猿(Ramapithec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人(Homo)4个阶段.森林古猿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繁荣于欧、亚、非洲大陆,是现生各种猿类的祖先.腊玛古猿大约在1500万年前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生存在距今1500~800万年前.这种化石最早(1932)发现于印度西瓦立克山,以后在非洲、欧洲和中国云南均有发现.一般认为腊玛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早期代表,是最早的人科成员.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化石却增加了腊玛古猿是人科的怀疑,有人认为是一种进步的猿类.南方古猿化石最早(1924)发现于南非,南方古猿大约生存于距今300~100万年前,它的原始类型可能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晚期的代表.由南方古猿再进一步发展成现代人.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劳动使身体的姿势由半直立变为直立.劳动和语言又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加速了从猿到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