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调查报告
一、废气排放
引起人们注意的废气排放主要有三种:汽车尾气排放,氟利昂排放和燃煤造成的废气排放.
1、汽车尾气排放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目前,我国石油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交通用油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0%左右,进口石油迅速增长,市场油价猛涨,国家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另外,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汽车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2002年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有5个城市“榜上有名”,交通污染占全部污染的70%~90%以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二.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SO2)、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CH2O)等).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汽车尾气对大气,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碳氢化合物(CnHm)、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这三种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其中CnHm及NOx在阳光及其他适宜条件下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更大.
2、氟利昂排放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美国的大小.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3、燃煤排放
中国煤炭资源特点是难选煤多,高灰、高硫煤比重大.大部分原煤灰分在25%左右,1994年国有重点煤矿的商品煤平均灰分19.8%;原煤中约12.8%的煤含硫高于2%,且高硫煤产量将逐年增加,原煤入洗率仅21.9%.煤炭直接燃用也是造成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22.2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折标煤15.29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由于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造成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和9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工业用能居高不下.2005年,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6%、72.3%、13.6%和10.5%;其中工业用能占70.8%.1990年以来,我国工业用能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与国外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明显偏高.
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5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1%.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主要有硫、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
二、废水排放
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
200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33亿吨,比上年增加4.3%.生活污水排放量23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2%,与2000年所占比率相同.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9.4亿吨,增加了4.3%.工业废水排放量20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6.8%.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8.4亿吨,增加了4.3%.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182亿吨(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9.7%),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21亿吨(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3%).
2001年,废水中COD排放量1405万吨,比上年减少2.9%.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797万吨,占COD排放总量的56.7%(2000年占51.2%);生活COD排放量比上年增加57万吨,增加了7.7%.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08万吨,占COD排放量的43.3%.工业COD排放量比上年减少97万吨,减少了13.8%;其中,重点企业工业COD排放量541万吨(占工业COD排放量的89.1%),非重点企业工业COD排放量66.4万吨(占工业COD排放量的10.9%).
2001年,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5万吨.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84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7.0%;工业氨氮排放量41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3.0%.
工业氨氮排放量中,重点企业工业氨氮排放量36万吨(占工业氨氮排放量的86.9%),非重点企业工业氨氮排放量5万吨(占工业COD排放量的13.1%).
2001年,工业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