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抱歉我已经不记得我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了,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首先,我想把教科书中对于“收入”的定义重申: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特征:1、收入是日常活动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从定义的字面理解来看,收入毫无疑问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所以,如果仅从理论角度理解,那么说“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显然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用这句话去分析一个企业的整体盈利情况,就会出现你在问题中提到的问题,也就是,在实际企业经营中,未必收入越多所有者权益就增加得越多.举例说明:
假如企业出售一件商品的收入是100万元,但是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120万元,则在不考虑税金等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出售一件商品的亏损为20万元,而这20万元会最终归集到“本年利润”这个科目,在财务报表时,这个数字会以“负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从而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其会计处理大致如下:
借:应收账款100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万元
贷:库存商品120万元
借:本年利润20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贷:主营业务成本120万元
至此可看出,“本年利润”在借方,实际上减少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综上,如果仅就会计理论而言,收入理所当然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但是,如果在分析企业实体经营时仅仅引用这一概念则是不恰当的,因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很多,影响其权益累积的因素亦很多.做实体分析,就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