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又作阖闾,吴国国君)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于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闻其嗣又甚焉嗣,继承人。
B.室不崇坛坛,屋基。
C.次有台榭陂池焉次,屡次
D.玩好必从好,所喜爱之物
2.对“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阖庐只是善于统率他的人民,就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B.阖庐只会用民(不会用兵,)以至于在柏举为我军挫败
C.只因阖庐善于统率他的人民,故此在柏举挫败了整国。
D.阖庐只使用他的百姓,就可以在柏举一役中战胜楚国。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不是表述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阖庐)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子西认为,吴师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士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只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才导致了楚国的柏举之败。
C.子西认为,吴方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的吴师会自取败亡。
D.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