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苏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持益州张方平、雅州雷简夫的推荐信赴京谒见韩琦、欧阳修等名流重臣,从此成了他们的座上客.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衰”.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