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乙)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丙)自莲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即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事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祖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也。
1.甲文处抽掉了描写“荷香”的一句话,根据课文填写。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亭亭净植。
③有袅娜地开着的。
④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也相同。
B.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的意思相同。
D.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相同的两句是
[]
A.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D.有风即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4.判断对甲、乙、丙文分析的正误。
甲文:从美学的角度写荷的丰姿,抒发自己难得片刻受用无边荷香的淡淡的喜悦之情。
()
乙文:运用比拟手法,借荷的特点来歌颂人的高尚品质。
()
丙文:从植物学的角度,肯定荷的观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