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膝,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注释】
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②成规:齐国的勇士.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子学生.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⑤瘳(Chou):病愈.
【译文】
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子.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读解】
“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口声声所说的“仁政”.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6)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7).’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8),齐疏之服(9),飦粥之食(10),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11)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12)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13),歠(14)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15).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16),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
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②薨:死.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以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员死.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⑤之:至,到.邹与滕相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问后行事.(6)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心力.(7)曾子曰:这几句话在《论语·为政》中是孔子对樊迟说的.(8)三年之丧:指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孝三年.(9)齐(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缝边的丧服.齐,指衣服缝边.古代丧服叫做衰(CUT),不缝衣边的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10)飦(zhan);稠粥.粥:稀粥.这里是偏义复词,指稀粥.(11)宗国:鲁、膝诸国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12)《志》:记国家世系等的一种书.(13)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代理朝政.(14)歠(Chuo):饮.(15)君子之德………必偃:这几句出自《论语·颜渊》篇孔子的话.“尚”与“上”同;偃,倒下.(16)五月居庐:居住在丧庐中五个月.
【译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对老师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我谈了许多,我记在心里久久不忘.今天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您先去请教孟子,然后才办丧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好得很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尽心竭力.曾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依照礼节安葬他们,依照礼节祭把他们,就可以叫做孝了.’诸侯的礼节,我不曾专门学过,但却也听说过.三年的丧期,穿着粗布做的孝服,喝稀粥.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父老官吏都不愿意.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样实行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先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一代便改变祖先的做法,这是不应该的.而且《志》上说过:‘丧礼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规矩.’还说:‘道理就在于我们有所继承.’”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官吏们都对我实行三年丧礼不满,恐怕我处理不好这件大事,请您再去替我问问孟子吧!”
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说:“要坚持这样做,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过:‘君王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亲自带头的缘故.’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会喜好得更厉害.领导人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
太子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太子面容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