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阅读理解。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
1人问答
八字精批流年运程八字合婚八字起名
问题描述:

(1)

(2)

(3)

阅读理解。

  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可吟。

  对联的渊源应该远溯到桃符。

  传说,远古的时候,东海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查看万鬼,遇到为祸作祟的鬼,就用芦苇绳索捆起来喂老虎。

  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消灾免祸,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还画老虎,悬挂苇索。

  以后,为了简便,就把桃人改为桃板,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神名字,悬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以上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与对联的产生却有着渊源关系。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类,正式写春联,还是从后蜀孟昶(ch3ng)的“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起始。因为他觉得挂桃板、悬门神来驱邪没有新意,就写了上面这副对联。据说,这就是我国第一副春联,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对联的发展来看,对联源于偶句、律诗,少数源于骈文,而又脱离了古诗词独立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学形式,所以对联不同于“修辞知识”中的“对偶艺术”。凡对联均系对偶,而对偶并不等于都是“对联”。对而不联或联而不对者,绝不是对联。

  对联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各类对联数量很多。明太祖朱元璋爱好对联,曾亲自为臣民撰联,联坛代表人物有解缙等。清代,大批联家出现,梁章钜(j))著有《楹联丛话》系列。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楹联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各种楹联活动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同时,它为抵制丑恶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  )。

[  ]

A.

对联

B.

对联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C.

我国最早的春联

D.

对联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对联的渊源是(  )。

[  ]

A.

偶句、律诗

B.

神荼、郁垒

C.

桃符

D.

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两副对联,然后任选其中的一副说说它好在哪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晓国回答:
  答案:1.D;2.C;3.3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第一幅,寓意人平安顺利很吉祥!;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
复制重新加载
原创不易,您的支持将成为鼓励我的动力
《阅读理解。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小学语文问答-字典翻译问答网》
1、付费复制方式
支付宝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限时特价:5.99元
原价:20元
打开支付页
2、微信付费复制方式
微信扫码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限时特价:5.99元
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