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季老的文章是去年的中学语文课本,不知道这位学者,更没想到他竟是“国宝级”的大师.
第二次接触季老是与父母的谈话,对于父母对他的熟知我似乎还很惊讶.从他们的言语中大体了解了这位百岁老人,但印象还是很模糊,总感觉像这样的学者比比皆是.
第三次接触季老是一个噩耗--驾鹤西去,由此事再次觉得这位老人像是一个谜:为什么全国会这样轰动?中国损失了什么?我非常想彻底了解一下这位在我以及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传奇老人.
第四次接触季老是在图书馆中,偶然看到了季老书籍的专栏,便翻阅起来.这次,我想我真的是解决了心中的困惑,阅读他的自传,阅读他的散文,阅读他的心情日记,阅读他的生活.
早已明白他是一位大师,可这次的收获在于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国学大师”.原因在于:他的身世:用文中的话形容,是位于当时全国贫穷省份之一的山东最贫穷的临清县的最贫穷的村庄的最贫穷的人家;他的经历:六岁为叔父接到济南,自己形容“少无大志”,非常贪玩,却幸运踏入了清华园;他的国外生活:德国的十年已成为季老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季老完成了对国学的研究.他自己说,也许没有在德国的十年,没有他今天的成就,甚至不能活到今日…………
太多的太多,季老的生活在平淡、舒适中取得了成就.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从来没有什么志向,更从未想过会成为“国学大师”,只是一心研究他感兴趣的学问,并为之付诸努力,持之以恒.
我想这便是季老流芳百世的原因,非常简单,重要的是肯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