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处,总有一种绵绵的思乡之情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每当下自习后,趴在教室门外的栏杆上时,远方的夜景总会使我痴醉。奔驰火车的汽笛声,把我的思绪装载,驶回家乡,吃上那酸溜溜的酸粥......
河曲人,爱美,却不妖艳;爱吃,但不是山珍海味;爱生活,却不忙于享乐。这里朴素的人们,热情好客,欢迎着四海宾客。这鸡鸣三省的地方,既有白朴的词曲任你吟诵,又有酸粥任你品尝。
酸粥,顾名思义,味儿是酸的。做法也简单——首先得一个浆米罐子,里面放有百年传承发酵的酸米汤,富含乳酸菌,酸而不臭,是河曲人代代传承的宝贝。头天晚上,把当地特产的糜米适量倒入浆米罐子里,经过一夜的浸泡发酵,第二天早上,便可把糜米滤出,做成粥。粥,色金黄,味香酸,滑爽不腻,极其爽口。
数百年传承的酸粥,便有了多种吃法:与酸菜或者凉拌的烧茄子就着吃;放入香油和盐拌着吃;也可用油炒着吃......多种多样的吃法,味儿,哈!那叫一个香!
我最钟爱的是妈妈的油炒酸粥,用筷子挑一块送入嘴里,等待多时的舌齿一嚼一拌,油的炒香味儿顿时漫在嘴里。再细细品味,一股酸酸的味道从炒油味儿里窜出来,连同油香一起,缠绕在喉咙之间,久久盘旋,不能散去。待几秒过后,糜米的酸香直冲鼻腔。此时,糜米黏黏酸酸的香,和香油浓浓的油香,浑然一体,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味蕾便为之一振,整个人不由一颤——“过瘾。”
酸粥不仅是精神享受,更是河曲乡间交往的纽带。
从古自今,不论城乡,都有这样的景象——一个地道的河曲人,趿拉着拖鞋,手里拿着瓷罐子,走到邻家门前,敲门而入。干啥呢?要做酸粥的浆米汤。这也是河曲邻居间的特景,体现出河曲淳朴互助的民风。一个浆米罐子,一个酸菜坛子,是河曲家家户户的必需品,也变成了邻里邻居之间友好交往的一座友好的桥梁。
我的童年也浇铸在了酸粥的记忆里。
小的时候,每天最美好的事情,便是裹着被子,坐在餐桌前,吃老妈亲手做的油炒酸粥,享受这早晨的美好时光。天天如此,从来没有腻过,到现在我都想吃一碗热腾腾的炒酸粥。童年每天的快乐,都要从一碗酸粥开始。酸粥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藏在我的记忆里。
与酸粥的情缘,难以言喻,还有很多还是很长,虽没有一千零一夜的漫长奇异,却是我人生路上的精神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