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孩子做错事情后这情况是好是坏?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你好,王教授,我家孩子三周岁,男孩,最后孩子有一个现象,每次他做错事情,过后和他讲,他也知道错了,同时还会把这件事用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上,他说话早,说话能力很强反应和接受能力比同龄要快些。比如:他把东西弄坏了,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他知道自己错的时候还会说:妈妈,我看见有一个哥哥,把东西弄坏了,他那样不对。还比如:平时告诉他在学校不能和小朋友打架,他就会说:谁和谁打架,老师说他们了,他们打架不对,但其实可能根本就没有小朋友打架这回事。现在就是基本每一件事,他都会按到另外一个人身上,然后说不对。我们不知道孩子这种心理现象对不对,该怎么引导。请曹教授给看看这种现象我们家长该怎么应对?

王文革回答:
你好。你一楼帖子中所描述的是两个很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无论大人和孩子都在使用,只不过大人之间容易被识破,会被转化为其他类型来表达。 自己犯错,然后就说是别人(可以是虚拟的)做的,这是一种替代性逃避,逃避惩罚。孩子一般是在情急之下进行表达的,多以身边地位较低的人为“替罪羊”,当然了相对于大人这些替罪羊多是孩子。在比他小的孩子身上有时也会是身边的其他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者是虚拟人物。 由于孩子是在意识到自己犯错的应急状态下才发生的,大人也容易辨别其是“说谎”,通常大人这个时候也容易发火,会比平时的处理更激进,难免自己会失态。 遇到这样的清静,大人先判断孩子的行为属性。行为属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是否是习惯性的主管恶意逃避惩戒,一个是是否是危险的行为。如果是习惯性的逃避惩戒而“诬陷”,大人可以直接戳穿,并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对于配合性好的孩子可以让他再现正确的处理方式,如果是比较内敛或者抗拒的孩子,可以事后再处理。如果是危险的事情,比如接触电源等,大人可以先装腔作势比较夸张地制止和说教,以孩子感觉害怕+悔过为终止点。 如果孩子的行为属性大人感觉是可以接受的无关痛痒的,那也可以忽略。这个行为会慢慢消减和变式的,不用担心会演变为其他不好的行为。 第二个虚拟行为成分更多的虚构情境和行为对象则不是什么教育问题,是孩子内心的防御演练。这个几乎没有什么年龄区分,小孩子和大人都在使用。只是小孩子更容易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大人则更多地表现为头脑内部再现或者片刻的不良结果结局担忧。只要注意孩子的虚构不是危险的就可以,比如自己被欺负、被敲诈等就不用继续追问核实。这样做是避免大人的误判。 二楼的情景也是常发生的,是否对其进行教育则完全取决于大人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行为。同样,先判断这个行为是不是由孩子的状态引发的,比如困倦、无聊、尴尬、争宠,再判断是否是涉及孩子对当前的任务能力不足造成的。只要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我相信你会做出合理的处置的。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