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意思
诸葛亮曾经向皇帝上表章,罢黜廖立,李严二人,发配到南忠去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熲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殁.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袵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讎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於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原文: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翻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治国也是坦荡无私,公正无偏.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老百姓.
——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哭着说道‘我要一辈子呆在南中边地了.’——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发病死了.因此史官陈寿说,‘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对国家忠心并有贡献的,就是仇人也奖赏,对触犯国法,不好好工作的,就是亲人也要处罚’.爱卿,你们怎么可以不钦慕并赶上他呢?”
一、“左衽”.衽:衣襟.左衽:衣襟向左,是古时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打扮.人们用“左衽”比喻受外来异族的统治.
二、孔子的话: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
出自于《论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路、子贡讨论起仁德来.子路说:“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杀了他.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如忽自杀,管仲却归服齐桓公,并当了宰相,活得好好的,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看来,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这都是依靠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
子贡不赞成孔子的看法,他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