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jū)鸠(jiū)⑴,在河之洲⑵.窈(yǎo)窕(tiǎo)淑女⑶,君子好(hǎo)逑(qiú)⑷.参差荇(xìng)菜(cài)⑸,左右流之⑹.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⒁,左右芼(mào)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lè)⒀之.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但在《诗经》的研究史上,人们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却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鲁诗、韩诗都认为《关雎》是刺诗,讽刺国君内倾于色.也有学者认为《关雎》是婚恋诗.我们认为,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私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