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条件就是合适的公转时间,合适的日地距离,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就是合适的自传时间,大气层。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
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天体的概念
2、天体系统的层次
3、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PPT,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天体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呢?
[资料]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1、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
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
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
(1.5亿公里)
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4.2光年)
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
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
级别的系统。
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1)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2)太阳系[学生活动]读课本4页图1.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九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的范围大小即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3)银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
(4)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为星系。目前能观测到的约有10亿多个。
(5)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我们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200亿光年为半径的宇宙空间。
三、九大行星
1、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2)巨行星:木土
3)远日行星: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相距1.496亿千米。
2.地球是普通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从表1.1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
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
地球与其它行星不同之处就在于地球是有生命存在。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光照条件稳定: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在这段时间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水:地球内外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