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为什么要研究“问题”?究竟什么是“问题”?有效教学方法理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构成三个方面的活动,即:组织、激发和反应,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激发”,或“提问”这一行为.“问题”是在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桥梁的工具.“问题”就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以及根据教师所组织的材料进行行动的工具.”②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特征之一是探究,其核心就是“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开启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通过探究的过程,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个性.农村初中生较难被激发,“根据教师所组织的材料进行行动”的能力不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火把”难以点燃.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教学手段落后,学生信息源短缺,学生的信息量相对狭窄学生知识面不宽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思维环境和知识背景与城市学生有着较大差距.知识不是对客观法则的精确抽象和概括,它必然依附于具体情境,具有情境性,脱离情境性的知识也仅仅是命题,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由认识主体对其进行加工、改造,才具有知识的真实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诞生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等模式建构,这场改革的未来走向将进一步向综合化、研究型,人文型发展,这场改革更强调新的知识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农村教育面临更大挑战.信息技术为农村教育迎接挑战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