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一般指现存中国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7,300多公里(另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700公里),合14,600华里,
秦代长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汉代长城
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北朝及隋代长城
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以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隋文帝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隋炀帝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金代长城
金朝为防御蒙古,开始大筑长城.金朝所修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
明代长城
到了明朝,从洪武至万历,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