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称,本来的越南只包括现越南北部一带,不包括现越南南部-本来的占城国.古代越南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是中国领土.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北宋政府无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安南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当时越南是中国安南都护府管辖.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户三百十二万.朱棣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正式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但这种局面没能维持多久,之后安南兵连祸结,明军数次作战不利.至明宣宗时对连年战争感到厌倦,杨士奇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竟然极为短视地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国版图中再次分出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安南改名越南的由来现如今的越南国在清嘉庆前称安南国,是从北宋开始作为中国的属国.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越南平叛,并作为“十全武功”之一.嘉庆即位以后,安南的局势一度更加动荡不安,阮光平死后,其子阮光纘继位,不仅与故广南王的后裔阮福映发生内战,还暗中支持中国广东省一带“洋盗”的活动,而嘉庆却无力象乾隆时那样耀武扬威,只得采取克制优容态度,终于酿成严重问题.“洋盗”事件从最初就有阮光纘支持的安南人参与,嘉庆深知此情,却没有动作.阮光纘与阮福映交战之后.都想讨好清廷以让清廷支持自己,阮光纘一改过去做法,把60多个“洋盗”解送到广东;阮福映得知,也缚送“洋盗”到广东正法.与乾隆帝对比,嘉庆却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嘱咐粤督吉庆,说安南两派自相吞噬,与我国无关,不必过问.如果安南有人内投,自应妥为安置,如果来我国请兵,则一定要据实奏闻.嘉庆对一直向自己朝觐纳贡的小国如此挑衅置之不理,如此内乱又公然表示不干涉,这在一向以“天朝”自居的清廷,实是少见之事.嘉庆七年(1802),阮福映击败阮光纘而登上国王宝座,遂遣使清朝,请求以“南越”为国名.嘉庆对此类问题.倒是非常敏感,立即指令军机处:以“南越”二字册封,断不可行.因为南越之名,包罗甚广,考之前史,如今的广东、广西边地界,都包括在内.嘉庆认为,阮福映即使领有整个安南,也不过是交耻故地,怎么竟敢称为南越,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于是,嘉庆让军机处密饬广东、广西一带海道边关的地方官留心防备,以防阮福映图谋不轨.其实,阮福映表现还是极为恭顺的,他之所以想用“南越”作国名,是因他原从越裳之地起家,如今又吞并安南,所以以两地各取一字为“南越”,并没有其它非分之想.嘉庆在摸清实情之后,倒也灵活,持令广西巡抚孙玉庭转知阮福映,册封该国为“越南”,因其先据越裳,越字自应在前,后有安南,南字理应居后.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又位于百越之南,如此称呼,也不会与古代的“南越”相混淆.阮福映得知.也很满意,双方皆大欢喜,而“越南”国名,也就沿用至今.历史背景历史上的越南有一千多年是中国领土,所以“安南”、“越南”这两个国名均与中国官方有关.“安南”之名,最早见于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安南国”之名,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即见于记载;待到淳熙元年(1174年)初,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南宋孝宗始正式“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次年八月,又“赐安南国王印”.“安南国”之名自此始.此后,其国王屡为元、明、清各朝封为“安南国王”.嘉庆八年(1803年),清朝改“安南国”为“越南国”,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为何国名叫“越南”?《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有一个简短的说明:“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