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远古的地质时代,青藏高原没有这样高,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逐步抬升形成的。随着青藏高原从海平面上升,现在青藏高原的位置就有了降水,有了地表径流,这一块的水一定会自己找一个最低的出口(水往低处流),流向海洋。当时最低的出口就是这里。后来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抬升作用,每年升高几厘米,地势越来越高,但河流有强烈的下切作用,这升高的几厘米,不断被水流的能量削掉,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就形成了今天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这里底层岩石坚硬,峡谷就落差大,距离短;如果岩石一般,就会切开更长的峡谷,落差就小一些。如果没有能够切开坚硬的岩层,就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堰塞湖,直到水位高到找到新的出口,切开薄弱的出口形成新的峡谷。历史上的长江没有过巫山,后来接纳了四川盆地的湖水,切开了三峡,而形成的。
水流受地砖偏向力的作用,向南边侵蚀没有受到地壳的水平运动或者是垂直运动吗??
这个只是水流的侵蚀作用,因为青藏高原是受挤压隆起的,所以应该也有地壳运动的部分。
这个只是水流的侵蚀作用,因为青藏高原是受挤压隆起的,所以应该也有地壳运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