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槐花汪曾祺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槐 花

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个女人在案板上切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作料、撒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入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50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暖春,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了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大大了。他50了,女人也就是30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王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泽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1)第一自然段中,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富有特色。试就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方面,作简要赏析。

(2)第四自然段,文章介绍养蜂人及其迁徙生活时,为什么插入有关荆条花的内容?

(3)根据文意,谈谈“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

(4)文章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结尾,试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刘雪莲回答:
  试题解析:   (1)这一段文字语言质朴,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平凡的生活图景,符合作者的写作风格.比如“-个女人在案板上切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作料、撒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这句话,描写女人做饭的过程,语言简洁,过程简单,但生动的写出生活的简单,却有滋有味.再如“排”字表现“家”的简单和他们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虽然生活简朴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2)首先,“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表达作者的惊讶之情;“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理解这句话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主题,文章主要是表现对平凡人的“很善良、很美的心”的赞美,插入有关荆条花的内容,正是对养蜂人夫妇这样平凡的不起眼的人物   的赞美.   (3)首先,从人物身份上看,孩子叫她奶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满足;其次,从人物的年龄上理解,她才三十出头就有人叫她奶奶,又有年纪轻轻就被称作“奶奶”的羞涩和别扭之感.   (4)从内容上看,表面上说槐花落了这一事实,实际上交代养蜂人走了,作者有一种叹惋之情.从结构上看,开头说“玉渊潭洋槐花盛开”,以此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照应题目.   答案:   (1)①作者善用白描手法,用朴素、平实的文字描写人物的平凡的生活图景.②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养蜂人和他的妻子,准确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如“排”字表现“家”的简单和他们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虽然生活简朴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2)荆条花是最好的蜜源植物,这出乎“我”的意外,增长了他的知识,所以写进来;更重要的是,荆条花是“不起眼的东西”,使读者联想起所写的养蜂人夫妇也是一种平凡的不起眼的人物,与文中对槐花的赞美互相照应,表现了对平凡人的“很善良、很美的心”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宁静、淡泊的审美心态.(3)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既是养蜂人妻子高兴和满足的情感的反映,又有年纪轻轻就被称作“奶奶”的羞涩和别扭之感.   (4)在内容上,槐花是用来象征四川女人(养蜂人妻子)的,她有一种完全非功利的爱,就像槐花开得洁白、热烈而宁静.因此当她走了,作者禁不住发出了一声叹惋.(3分)全文主要是描写养蜂人夫妇的平凡生活图景,只在开头结尾处点出槐树的花开花落,这样,在结构上便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又巧妙地暗含了季节转换的信息.(2分)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