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近代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寻求新的文明发展模式。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片面提出“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是缺乏理性的,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仅仅去谈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包括经济生态的文明,文化生态的文明,还有政治生态的文明等。所以,我们要从整体上去把握生态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生态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新的物质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明形式,包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最近有个来自美国的新闻令人注目:因为一个白头鹰巢,美国温特斯普林斯市一项耗资8亿美元的大型建筑工程被迫停工。因为根据相关规定,鹰巢600英尺(183米)以内不得有任何大型建筑工程。比这个事件更有生态文明价值的另一个事件:不久前,德国德累斯顿一座635米长的钢筋大桥,让一种4厘米长的珍稀蝙蝠给弄下了马,这里并没有“多少米有蝙蝠就不能建桥”的规定。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法律调整是基础,而人们的生态意识才是最高境界。
(节选自《半月谈》)
5.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B.生态文明指把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
C.生态文明指借助科技手段来改造污染企业设备,使经济发展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D.生态文明,就是指通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等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
6.下列对第五自然段“鹰巢”与“蝙蝠”事件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需要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
B.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善待生态的意识和行为。
C.人类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
D.建设生态文明,人们的生态意识比法律调整更有生态文明价值。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B.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不断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技术,实现经济繁荣。
C.生态文明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D.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在法律制度、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