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我国汉语的四声.
四声是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一开始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四个声调.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仍然沿用四声的名称或其变体来指称各自的声调.
四声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平分阴阳、全浊上变去、入声消失.
四声可能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即“古四声”.但四声作为概念的提出则始于南朝梁的沈约.《梁书》记载他写了一本《四声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同书还载梁武帝萧衍问及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答:“天子圣哲.”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将四声标为“平上去入”.其实“天子圣哲”和“平上去入”,用字不同,内涵一致:“天”、“平”同为平声,“子”、“上”同为上声,“圣”、“去”同为去声,“哲”、“入”同为入声.不过《切韵》一出,流传广远,“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遂成为四声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