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幽深奇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位于天目山的山脚的双清庄到山顶,路程大约有二十余里.一般来说,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无人烟,陡峭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雅致的趣味;以至于山高的话,就缺少流水潺潺,岩石陡峭的话,就缺少茂盛的树木;这些都是山的缺点.
天目山到处都是丘壑峡谷,瀑布水流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丝绸(倾泻而下),这是一绝.
山石的颜色深沉润泽,山石的棱角巧妙精致,山路盘旋迂回,悬崖陡峭耸立,这是第二绝.
虽然山谷偏僻幽深,山石耸立险峻,但寺庙都建筑的很好,这是第三绝.
我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而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听到的好像婴儿的啼哭,这是第四绝.
我早早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晓,在悬崖峭壁,云彩洁白纯净的就像棉花,飘荡变幻如同浪花,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散落的浮萍,这是第五绝.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平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完全明白云彩的形态.
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围”是计量圆周的单位,但具体是多少,说法不一.一说五寸为围,一说直径一尺为围,也有说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为围,还有说两臂合抱的长度为围.)松树的形态如同伞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第六绝.
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叶芳香扑鼻,比龙井茶还要馥郁.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然而更加清淡悠长,这是第七绝也.
我说,长江的南面,学佛归隐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就起了归隐山林的念头.
我们住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起来去看云彩,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后登上了天目山的顶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天目山地名,以险峻出名).等到明天,从活埋庵找到上山的路,顺势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这十分不平常,都下山互相集聚庆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谦卑恭敬的遵守着礼节,争着请我们吃饭.等到要走的时候,和尚们说:“天目山荒凉偏僻,不足以招待你们这么重要的客人,真不知道怎么办”.我说:“我们和天目山也有些细微的缘份,僧人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接受这种当面的赞誉”.于是众人开怀大笑,互道分别,离开了天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