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言文《拾椹供亲》的启示是蔡顺的那件事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文言文《拾椹供亲》的启示

是蔡顺的那件事

李渤回答:
  孝《拾椹供亲》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并没有拿.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   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
其它推荐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