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元年.元年春,周王正月.即使没有重大事件发生,也一定写正月,是因为对一年的开始特别重视的缘故.对鲁隐公为什么不写即位?是成全鲁隐公的志向.怎么成全他的志向?说的是鲁隐公不谋求君位是为了显示他公道.鲁隐公为了公道而不谋取君位是为什么?因为他将要把君位让给鲁桓公.让给鲁桓公符合正当吗?回答是:不正当.《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鲁隐公做此事不正当却让他这样做了,是为什么?为的是用这衬托鲁桓公的恶.为什么要显示出鲁桓公的恶?因为鲁隐公有意让位给他他却将隐公杀死了,那么就显得鲁桓公丑恶了.鲁桓公杀君而鲁隐公谦让,那么可见鲁隐公是“善”的了.既然“善”为什么又说他“不正”呢?《春秋》看重的是道义而不私惠,信奉的是正道而不是歪门邪道.孝子宣扬父亲的美德,不宣扬父亲的丑恶.鲁国先君如果想把君位传给桓公,是不符合正道的,是邪道.虽然这样,既然已经战胜了这种错误想法而把君位传给隐公,(隐公)已经探明先君的邪念却最终把君位传给桓公,那样是成全了父亲的罪恶.兄弟,是天伦.作为儿子隐公从父亲那里接受了君位,作为诸侯从天子那里接受了君位,(他就应当好好当好君王,但他却私下里想把君位传给弟弟桓公)这已经废弃了天伦而且忘记了君父来施行小恩小惠,这可说是遵循的是小道.像鲁隐公这样的人,说他看轻权利地位是可以的,说他的行为符合道义却未必.
鲁隐公是鲁惠公的庶长子,他的弟弟即桓公.因惠公死时桓公年幼,所以把王位传给隐公,但鲁隐公内心觉得自己不应该接受王位(庶子非正妻所生,按道理不应该继位.而桓公是正妻所生,有优先继承权),想等弟弟长大后把王位传给弟弟.一字一句帮你翻译,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