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时期,对东部部族的称呼,因有九支主要部族又称九夷.随着商代的东夷与华夏的融合,东夷后来改为对东方外族的泛称.其认定范围也随之更改.从黄帝时期的山东,到河南一带,再到日后秦汉时期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和韩国认为: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在《三国志·魏书》中,扶余、高句丽、沃沮、东濊也是东夷.唐杜佑《通典》将朝鲜、新罗、倭、高句丽、流求等归入东夷,[1]明代严从简将日本、朝鲜、琉球归入东夷[2].
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3][4][5]东夷人是中国最古老文字、弓箭、礼制和金属的发明和使用者.[5][6]
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商纣王派大军征伐东夷,使国力损耗,结果被周武王乘虚击败,商朝因而灭亡.《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编辑]夷的含义夷字有多重含义.
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9]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10]传说和古典文献记载认为射去九日的后羿是东夷领袖.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有观点认为夷字“从大从弓”认定夷字为弓箭手之说可能是汉代人穿凿附会而来.
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而上古时代的东夷已经融于华夏族,与后来的东夷并没有太大关系.虾夷是和人心目中的东夷.
[编辑]东夷的来源东夷不但是东方的土著,有些也出自炎黄一系,如徐国国君追溯他们的祖先到颛顼、伯益.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人,秦人始祖蜚廉,恶来,季胜也是东夷.
北狄是中国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除此还有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春秋战国以后,北狄逐渐演变为匈奴及鲜卑多个民族.北狄也是黄帝后人.《山海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唐杜佑《通典》将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氏、高车、突厥、契丹等归入北狄
西戎是中国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有时又称鬼戎,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今甘肃东部)、绲戎(今甘肃东部)、翟獂之戎(今陕西北部)、岐山、梁山(今陕西韩城与洛川之间)、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大荔(今陕西大荔东)、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甘宁交界处)、朐衍(今宁夏盐池一带),皆位于陇山(今宁夏六盘山)附近,又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周平王二十一年,秦文公击败西戎,“于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羌族是西戎的一族,从事牧羊,《说文》称:“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义》也说:“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以为号.”
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铲足鬲,单耳罐与双耳罐.《史记·卷005·秦本纪》中曾记载许多与西戎族相关的来往或交战记录,如:“申骆重婚,西戎皆服”;“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南蛮是中国古代对南部的部族的称呼.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
而日本文化中的“南蛮”,当初与中文“南蛮”的意思相同,但自15世纪与欧洲进行贸易(详见南蛮贸易)后,则指欧洲、东南亚地区为主.
元朝蒙古人以蒙古为中心,称长江以南的汉人为“南蛮”、“蛮子”满清时代,亦有以此作为满人对汉人的蔑称.康熙深知党争之害,但鉴于满汉之间的矛盾,却也不加以整顿,他与旗人权贵谈话总称汉官员为“蛮子”,甚至骂道:“蛮子那有一个好人!”(详见南北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