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
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当时他才23岁.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并且提出了“李一杨假说”,即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后来这一假说被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因此也获得了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还是第一次.李政道又是到那时为止历史上第二个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还有:1949年与M.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密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中关于相变的杨振宁-李政道定理和李-杨单圆定理.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1957年与R.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CP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往.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运动论,对研究氨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同年又合作分析高能中微子的作用,定出此后20多年这方面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的方向.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与M.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消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或与木下的工作合在一起,称KLN定理.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还就色禁闭现象提出了真空的“色介常数"的概念.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