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故事教学中,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进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一些误区,使师幼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使故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它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听故事的新奇感与敏锐感.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提问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提问目的片面化.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在故事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等等,而较少跳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关注借助作品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如激发幼儿自身的经验,体验故事情节的精妙等.
二是提问的内容缺乏条理.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如在小班故事《小猫找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讲完之后又问“猫妈妈送小猫到了幼儿园,小猫是怎么说的?接着它看到皮球是怎么做的?小猫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班的?”类似的提问,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会对幼儿正确思维带来干扰,导致幼儿不知如何进行表达.
三是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往往在心里已经有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标准答案,活动中总期望提问后立刻有“聪明”的幼儿能够一语命中.若是遇到答非所问、不切题或者一时没人回答等情况时,教师要么打断或阻碍幼儿思考,批评幼儿不认真听,要么迫不及待地给出正确答案,草草结束这一问题.
以上误区显示了在故事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模糊不清,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其实,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置问题的技巧,我们的活动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笔者认为,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显现不同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