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中“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曾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素描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辨证地运用三者的相关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我们素描教学上档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其理由有两个方面: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维里面还会出现杂七杂八的形象.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先观后察的观察方法是合逻辑的、科学的,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
“先观后察”先观,观什么呢;后察,又察什么呢.这里要分为以下三方面来阐述,一、先观大的体积,大的动态.要求视线放得很宽,有些同学在这里很容易犯错误,因为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体上去,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盯着那个小地方画;其结果是到最后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但出不来,而且到处都是七零八乱的碎形象.二、观调子时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线.两条主要交界线:后脑到下颌的与颞骨到下颌的,他们的起伏变化,将直接体现头部结构的转折变化,也将直接决定头像是否有体积,有空间.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体中的大体.这要求我们始终要以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形体,坚持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统筹局部的观念.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表现”.这是因为它是整个素描教学实践体系的核心,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围绕着“表现”进行;一幅画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将直接取决于怎样表现.上面我们深入的学习了怎样观察,那么如何运用这些观察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呢?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四方面:一、学会用大的长短线概括形体的大动态,强化形体的大印象.二、学会用排线概括形体的大明暗,表现形体的大体积.排线是点、线的结晶,由于它很容易形成体积,而且概括性极强,因而在素描作画中运用地相当频繁.三、找出两条主要明暗交界线,并加强其对比.注意要用大的长短线、大的排线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强.明暗交界线不是两条单薄的线,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质,体的厚度,加强它实际上就等于加强画面的大体积.所以,整个作画过程中要反复抓住这两条主要交界线,把握它的结构转折变化.四、深入刻画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达情感,传达画者主观思想情趣的的地方;因此,需要切切实实重点刻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五官的形体,2、五官的空间3、五官的体积4、五官的质感.深入的刻画其目的就在于塑造形体的严谨,空间层次的分明,体感的强烈以及质感的真实.
最后,让学生学会整体“调整”.整体调整是作画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但其作用不会因为它是最后一步而减弱;有些时候反而在加强.这里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恰当地处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这种完整性必须包括:1、大的体积完整,2、大的块面清楚,3、大的线条节奏感强,4、小的“点睛之处”精彩耐看.
综上所述,“点是线中的点,线是面中的线,面是体中面”深刻地概括了点、线、面、体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辨证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作画的全过程,并且大大地推动了素描教与学的往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