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粮食为“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2、“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3、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2》五谷是什么?
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麻是中国传统作物,我不仅应该认识它们,而且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与渊源,否则就会“五谷不分”了.
3》西汉“五谷”是什么?西安出土的木牍揭答案
新华网西安10月19日电(呼延思正)西汉时期人们所吃的“五谷”到底是什么?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出土的一枚木牍揭示了这个答案.
这枚记有177字的长方形木牍长23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下侧边缘处略有残缺,文字主要以古隶体墨书书写,其中夹杂了一些俗字草体,大都清楚可辨.这枚木牍上字迹自右至左共分8行,每行上方均标有一个小黑点,以示为章节之始,每行字数由15到25字
不等,上面有关汉代五谷种植的内容基本完整,清楚地记载了当时的五谷是指粟、豆、麻、麦、稻,其顺序也不是随便排列的.这与在秦汉时代专用于选时择日的《日书》中所记载内容基本一致.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出土这枚木牍的墓葬处于西汉汉宣帝杜陵陵区,应该是杜陵的陪葬墓,因而墓主当为与汉宣帝较为接近的高官.结合木牍内容分析,墓主生前的身份应与皇室礼仪活动及农业生产活动相关,故判断其任职应为大鸿胪或大司农.据了解,汉代的“五谷”究竟指哪些谷物,古籍记载历来含混.这枚木牍的出土第一次明确了西汉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五谷”的种类与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