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达到探索规律课程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各教学效果?其关键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好每一节探索规律课.那须做好以下几点:(1)探索规律教学需要生动、贴近的问题引入.(2)探索规律教学需要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3)探索规律教学需要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4)探索规律教学需要适当的方法指导.(5)探索规律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探索规律教学需要教师作恰当的评价.(7)探索规律教学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学生能够相互配合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可以借鉴的例子P28-“探索规律”教学片段)4第9讲第5节如何进行新课程的引入教学课程的引入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思维情境,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体”这样的角色之中,使课堂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得到充分体现.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方式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所以,思维情境须要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你可能遇到的现象:现象一: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可时间一长,真正进入新课学习时,学生们却打不起精神了,问题出在哪里?现象二:我们教师按照课本认真备课,可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反应却很冷淡,兴趣索然,学生怎么了?现象三:在备课的时候面对教材中安排的课程导入,我们教师有时候感觉没有这个必要,尤其是概念课的教学,教师会想,直接给个概念不就行了吗?如“由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中正切公式的教学,一开始对梯子倾斜程度的研究有必要吗?出现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创设的情境过长.(2)创设无用的情境.(3)创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境.(4)创设的情境难度过大,学生无法理解,难以融入情境中.(5)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10讲理念提升:1、课堂的引入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开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课堂引入的教学原则(1)启发引导原则.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灵魂一生下来就拥有真善美与内在的固有价值,因此,教育不再是授知,而仅仅在于唤醒,在于使其内在的人性能充分展开,寻回自我.”(2)动机激发原则.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著求索的强大动力,诚如爱因斯坦指出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应当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总体来说,新课程中的引入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过程.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提升,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第11讲能给一点启发吗:“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堂课的“头”——课堂引入是至关重要的.适当的课堂引入设计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使他们经历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丰富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最终完成自身知识水平的一次新的建构.如何作好课堂的引入,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去思考.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思维情境,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体”这样的角色当中.那么,什么是适当的思维情境呢?(1)情境的设计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即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5(2)情境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以此为平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在新旧认知冲突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新知识的框架,从中体会到新知识的实质.(3)情境的设计需要融入数学思想方法.(4)情境的设计需要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根据情境可以设计问题串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目标探究活动等.(可以借鉴的例子P34——以“因式分解”课堂引片段为例)第12讲第6节问题提出后,学生出现沉默怎么办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索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由此看来,合作式的、讨论型的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已备受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重视.的确,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如获得知识和高级思维技能,塑造勤奋、探究等良好性格,养成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经常出现“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的现象,这须要我们加以重视.你可能遇到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老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何如回答.(3)教师提问时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4)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不急于回答.第13讲理念提升:1、“讨论式”教学模式何谓“讨论”?《辞海》解释为“探讨寻究,议论得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2、讨论式课堂操作的策略(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2)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3)把握好讨论的最佳时机(4)善于掌控讨论的全过程3、提问的策略(1)切忌问题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2)所提问题要少而精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能给一点启发吗:可以借鉴的例子P41——字母表示数教学案例)第14讲第7节怎样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6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