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A.京剧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B.徽班进京标志着中国京剧艺术的正式诞生。C.与其他地方剧种相比,京剧剧目丰富,表演艺术家、剧团、观众众多,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梅兰芳是第一个将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形象鲜明、桐桐如生。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日班,后世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问。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糜集。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j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同治六年,京剧传到上海。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同台的局面。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班杰出演员王鸿寿到沪后,经常参加京班演出,并把一些徽调剧目如《徐策跑城》、《雪拥蓝关》等带进了京班,把徽调的主要腔调之一“高拨子”纳入到京剧音乐里.还把徽班的某些红生戏及其表演方法吸收到京剧中。这对扩大京剧上演剧目和丰富舞台艺术起了一定作用。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有关对“京剧艺术”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京剧是在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的基础上,融汇、衍变丽来的,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B.徽班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C.徽班进京后,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即广泛吸收秦腔、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兼收并蓄,得以发展。D.梅兰芳等名演员经常到上海演出,客观上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京剧虽然已有200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剧种,也不过只是近五六十年的事。B.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就全部将戏剧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给分开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C.徽班之所以能够进京,是与当时北京的文化、政治、经济诸因素有关系的。D.世界各地之所以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原因在于梅兰芳不断地对欧美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并取得极大成功。

李智星回答:
  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1:B(从“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可看出) &nbs...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