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构成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由于太阳外层气体的透明度极差,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
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内一部分,光球层厚度只有500公里,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呈气态,大部分太阳辐射是从这里发出的.
光球是人类实际能够看到的太阳的圆面,它的界限比较分明,太阳的半径就是按照这个界限确定的.光球层上能够观测到许多太阳活动:
米粒组织和超米粒组织是气体对流现象
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巨大的气流漩涡
光斑
白光耀斑
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层稀薄.温度有几千至几万摄氏度;但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
平时无法看到色球层,只有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暗黑日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弯红光,仅持续几秒钟,这就是色球的光辉.
光球顶部的温度为4300摄氏度,而色球顶部的温度却有几万度.这种反常现象到现在还没有找出确切的原因.
色球上最突出的特征是针状物.它们出现在日轮的边缘,像一些小火舌,偶尔腾出一束束的火柱.针状物从产生到小时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在色球上还有一些其它的太阳活动:
日珥
耀斑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太阳风.日冕发出的光比色球层的还要弱.
日冕可人为地分为内冕、中冕和外冕3层.内冕从色球顶部延伸到1.3太阳半径处;中冕从1.3太阳半径到2.3太阳半径,也有人把2.3太阳半径以内统称内冕.大于2.3太阳半径处称为外冕(以上距离均从日心算起).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
白光日冕有3个分量:
K冕
F冕又称为“内黄道光”
E冕又称L冕
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通过X射线或远紫外线照片,可以看到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这称为冕洞.
观测数据
到地球的平均距离149,597,870千米
视星等(V)-26.8m
绝对星等4.8m
物理数据
直径1,392,000km
相对直径(dS/dE)109
表面面积6.09×1012千米2
体积1.41×1027米3
质量1.9891×1030
千克
相对于地球质量333,400
密度1411千克/米3
相对于地球密度0.26
相对于水的密度1.409
表面重力加速度274米/秒2
相对表面重力加速度27.9倍
表面温度5780开
中心温度约2000万开
日冕层温度5×106开
发光度(LS)3.827×1026Js-1
轨道数据
自转周期
赤道处:27天6小时36分钟
纬度30°:28天4小时48分钟
纬度60°:30天19小时12分钟
纬度75°:31天19小时12分钟
绕银河系中心
公转周期2.2×108年
光球层成分
氢73.46%
氦24.85%
氧0.77%
碳0.29%
铁0.16%
氖0.12%
氮0.09%
硅0.07%
镁0.05%
硫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