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地震记录是用声波测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转换成的地震记录(地震道).它是地震模型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也是层位标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础,是把地质模型转化为地震信息的中间媒介.是联合高分辨率的测井信息与区域性的地震信息的桥梁,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目前油气勘探工作越来越向隐蔽性油气藏发展,目标尺度越来越小,对合成地震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合成记录的制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剖面往往并不能完全一致.本文将着重从原理上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技术对策.1、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原理合成记录的制作是一个简化的一维正演的过程,合成记录F(t)是地震子波S(t)与反射系数R(t)褶积的结果.F(t)=S(t)×R(t)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流程是:由速度和密度测井曲线计算得到反射系数,将反射系数与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得到初始合成地震记录.根据较精确的速度场对初始合成地震记录进行校正,再与井旁地震道匹配调整,得到最终合成地震记录.2、合成记录的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主要包括计算反射系数、提取地震子波和匹配调整时深关系三个环节,如何对这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成为决定最终精度的关键,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依照下列方法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