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萌芽於唐代後期,到了北宋初年,书院发展兴盛,出现了许多闻名全国的书院,以致於产生了「四大书院」的说法.书院的发展,到了宋代大为兴盛,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书院继承并发扬了私人讲学的优良传统.私人讲学出现於春秋时代,重要的影响人物当然非孔子莫属.孔子秉持著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将学术由官府带往民间,成为提倡平民教育的第一人,并被後世尊崇为「至圣先师」.在孔子的带领下,私人讲学风气盛行.私人讲学便是书院的重要功能.唐宋以後,为了抵制佛、道思想,在韩愈的倡导下,开始了儒学复兴运动.到了宋代,出现了「新儒学」─「理学」,理学家们的主张,往往是在书院中传播开来.第二,印刷术的发达.藏书是书院三大功能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功能,印刷术的普及,有助於书籍的大量生产、流通,丰富了各个书院的藏书.第三,官学不兴,无法满足读书人的求学之心.北宋初年,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政府尚无法立即重建官学,於是各地书院纷纷出现,取代官学成为教育人们的重要场所.北宋初期的君主也积极倡导、扶持私人创办书院,最常见的方法便是为书院赐额、赐书、赐学田.赐额方面,宋太宗曾为河南太室书院赐额;宋真宗则曾赐额给应天书院、岳麓书院.赐书方面,宋太宗赐九经给太室书院、白鹿洞书院;宋真宗则更广泛地将国子监的书籍赠予各地书院,充实了书院的藏书.赐田方面,开始於宋仁宗,不少书院获得了政府赐予的学田.例如茅山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等都曾有受田的纪录.第四,受佛教山林讲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僧侣为了传播佛教教义,四处修建庙宇,这些庙宇大多位於风景优美,人迹罕至的名山胜地.唐朝以後,山林讲学成为儒家读书人修习学业的重要场所,所以当儒家学者想要成立书院时,往往选择风景名胜之地创建书院.另外,佛教僧侣在进行山林讲学时的制度,也为书院所引用,例如方丈为主持庙宇的高僧,书院相对地以山长为书院负责人.基於上述四点原因,书院在宋代逐渐兴盛并成熟,书院制度被後各个朝代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