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与紧箍咒——看孙悟空的两面性
吴老先生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一只石猴,游东海,闹天宫,降妖魔,行万里,保唐僧,取真经,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并不想推翻这个事实,只是想在此事实之上,谈谈我对孙悟空的一点个人看法.
孙悟空这个角色固然是正面形象,但他也是存在两面性的.这两面,可以各举一物来代表:一是金箍棒,一是紧箍咒.何以见得?听我细细道来——
金箍棒,象征着孙悟空的斗争精神.毛泽东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正道出了孙悟空的战斗气概.从某些地方来看,他简直就有点“无‘法’无‘天’”: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闯入兜率天宫;他不管生死定数,“六教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冥司,强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战斗,甚至当被推入八卦炉用火炼了四十九日时,一旦炉门打开,就又抡起金箍棒,“大乱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收,陷入绝境时,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挥起金箍棒战斗,决不退缩.因此,威力无穷的、孙悟空时刻不离的金箍棒,成了孙悟空勇敢、除恶、反抗和斗争精神的代名词.它符合了人民群众进步的革命愿望,这也正是孙悟空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孙悟空性格中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紧箍咒,代表了孙悟空的“奴性”——很抱歉,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一千百年来的英雄形象.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渐渐地“知悔了”,扔掉了当年反抗天宫的立场.后来,当观世音菩萨以搬开五行山为“利诱”,让孙悟空戴上金箍儿,协助唐僧“修成正果”时,这个曾大闹天宫的斗士终于皈依了(投降了?),成了为天庭效忠的一员.西行路上,孙悟空开始时经常被唐僧念动紧箍咒,对唐僧意见颇大,但被迫无奈,只得为唐僧卖命.然而后来,唐僧念动紧箍咒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孙悟空渐渐“真心归顺”,“听话”了.当中途唐僧赶悟空走时,悟空甚至“凄凄惨惨,腮边泪坠”,整个一副“奴才相”.一个紧箍咒,将悟空紧紧箍在了天条的枷锁里,只打有过之妖魔,不打有错之神佛了.
金箍棒和紧箍咒,决定了孙悟空的两面性.孙悟空,既是一个有斗争精神的英雄,又是一个为天庭效忠的“奴才”.这两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也许,这也是吴老先生的矛盾,是一个时代的矛盾吧.
当然,我不否认孙悟空的正面形象,但我想,一分为二,从多个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结论应该更全面些.
有金箍棒,也有紧箍咒,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孙悟空,一个并非超凡的孙悟空.
以上个人意见,不足之处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