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温暖的爱》的相关作文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会感动你,总有一些人给你留下温暖而美好的印象,这些人和事就像一股暖流,带着丝丝暖意,挟着几分感动,在心中荡漾开,编织成一幅和谐而美】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温暖的爱》的相关作文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会感动你,总有一些人给你留下温暖而美好的印象,这些人和事就像一股暖流,带着丝丝暖意,挟着几分感动,在心中荡漾开,编织成一幅和谐而美好的心灵画卷……那是一个平常的上午,我在家中闲来无事,便打电话约了几个平素与我关系不错的朋友,商量着一起外出.游玩过后,我们告别各自回家.由于我离家较远,便打算乘公交车回去.谁知在等车的途中,老天变了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打得人生疼,冷风嗖嗖地向身体里钻.周围一片空旷,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我就像一个落难的旅者,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远处传来了皮鞋踩踏雨滴的声音.我循声望去,是一个中年男子,年龄看起来和我父亲差不多大,面色黝黑,身材魁梧,穿一件黑色夹克,嘴里叼着一支烟,那形象让我想起了警匪片中的黑帮老大,唯一让我羡慕的是他的手里撑着一把伞.他走了过来,我警惕地向旁边挪了几步.或许他看出了我的畏惧,于是熄掉了嘴里的那只烟,友善的将雨伞向我这边挪了挪,为我开辟了一方晴朗的天空.他微笑着提醒我:“孩子,这几天天气不好,出门时别忘了带把伞,淋雨了容易感冒呀.”我感激地朝他笑了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谢谢叔叔.”“不客气.”这最平凡而简单的两句话,在此时却变得那么厚重,那么真诚.车来了,天空也戏剧般地放晴了.我要坐车回家,于是朝叔叔做了个简单的告别,叔叔向我报以微笑,仍不忘记提醒我:“下次出门别忘了带伞.”这一件平凡而感人的事,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于是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伸出援手;当别人情绪低落时,我总会用话语去安慰他.因为叔叔帮助了我,感动了我,也启发了我,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将这股暖流传递下去,让它温暖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挚爱与温情.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会感动你,总有一些人会给你留下温暖而美好的印象,总有一些暖流让你心生感激.让我们做这暖流,让人间充满更多的温暖与爱.

陈跃斌回答:
  那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回眸过往,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不断上演,让我们感动.   感动一:“送水哥”李老发   李老发是中牟县刘集镇徐庄村人,自2009年春起,他在中州大道与郑汴路、农业路、东风路交叉口的立交桥下设立了免费饮水站,为在桥下等活儿的农民工和过往路人送水.   每天早上6点打开净水机接水,中午把18桶水运到立交桥下,3年来他为农民工兄弟和过往路人免费送水近两万桶,风雨无阻.他家境一般,却舍得为送水自掏腰包10多万元,无怨无悔.义务送水3年,他默默奉献,不留名、不留姓,只为行善.他,是农民工出身的创业者李老发,网友心中的“送水哥”.   李老发的事迹经《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报道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2011年9月,“中国好人榜”公布候选人名单,我市5人上榜,其中就有“送水哥”李老发.   感动二:“最牛嵩山护林员”李国典   在登封市,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国典老人被誉为“史上最牛嵩山护林员”.   李国典1929年生于登封卢店崔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随父母逃荒要饭,少年随大人下煤窑做苦力.新中国成立后,李国典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前后三年,他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1965年,李国典从部队转业到登封林场工作后,服从分配,到远离登封城区的国有登封林场总部会善寺上班,专门负责看护会善寺周围万亩丛林,这一看就是40余载.在深山老林里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李国典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从未向组织谈过条件、要过待遇.退休后,他继续坚持深居山中,看护山林.李国典说,在部队10多年,已使他养成以平淡心看待生活的习惯,“我是一个战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感动三:“天下最好的岳父”朱风奇   3年前,一对小夫妻在古巴遭遇车祸,丈夫方计委成了植物人,妻子朱晓瑞失去了记忆.3年多过去了,曾被医生宣告进入“死亡倒计时”的方计委会唱歌了,朱晓瑞的记忆也在一点点恢复中.奇迹的发生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朱晓瑞的父亲、方计委的岳父朱风奇.   每天,康复运动室里都有一对熟悉的背影:90多公斤重的方计委,蹒跚向前两步,险些歪倒,瘦小的朱风奇一把抱起,向后踉跄几步……康复训练后,朱风奇用纸巾拭去方计委头上的汗滴,用轮椅将他缓缓推回病房.病房空间小,为了方便照顾女婿,朱风奇就在女婿床边铺一张席子,这一住,就是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医院里,每天操劳在女婿病床前的朱风奇感动了每个人,很多病友称他是“天底下最好的岳父”.   感动四:用嘴写字考上大学的吴建平   生活写照,一个属于无臂青年的精彩人生.   家住中牟三官庙乡秦家村的吴建平是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一名学生,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吴建平5岁那年在麦田里玩,不小心碰到了变压器,从此失去了双臂.生活的磨难没能阻挡吴建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靠着坚强的毅力,他学会了用嘴写字,学会了用脚夹住牙刷刷牙,同时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中牟二高学习期间,吴建平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奋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还被评为郑州市“三好学生”.2011年高考,由于用嘴衔笔写字,书写速度慢,两门试卷没有做完,但他依然以高出二本线33分的优异成绩被郑州轻工业学院录取,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用嘴握笔,用脚上网,会骑自行车,衣食能自理.这是吴建平的愿望.   感动五:无偿献血9万毫升的冯会军   冯会军是郑煤集团超化矿运销科一名铲车司机,自2001年开始献血,共献血190多次,总血量近9万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多倍,成为我省也是我国献血总量最多的在职职工.   冯会军说:“我献血不是为了得到金钱和荣誉,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他甘当国家无偿献血事业的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献血知识传播到哪里.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他所在单位已有400多人参加了无偿献血行动.当冯会军听说我国目前每年有400万名白血病患者需要骨髓移植时,又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骨髓库,并和医院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   汶川发生大地震时,远在外地的他连夜赶往郑州,在市骨科医院当了一名志愿者,自费护理一名广元农民,用自己的爱温暖灾区人民的心.   感动六: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破百人   2011年12月14日,28岁的郑州市民宋彦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至此,郑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达到了100位,成为全国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达百位的省会城市,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2003年1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南省分库成立.2003年9月,新郑的刘新伟捐献造血干细胞,河南省分库捐献有了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采集血样30959份,占全省血样采集数的40%以上,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感动七:好儿媳不离不弃伺候婆婆40年   33岁守寡,40余年不离不弃伺候卧床不起的婆婆和全家人,刘金镏,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用不平凡的人间大爱,为身边人树起了好儿媳的榜样.   刘金镏193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母亲患病去世,她跟随父亲艰难度日.1958年,20岁的刘金镏出嫁到新郑市龙湖镇魏庄村,先后生下4儿1女.1971年,小儿子李宝建刚出生3天,丈夫因患尿毒症撒手人寰,把奶奶、父母和堂叔等四位老人以及5个孩子留给了刘金镏.   40年来,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老爱亲,无怨无悔地承担起奶奶、堂叔和公公养老送终的重担.现在,她已经74岁,还在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93岁婆婆,十里八村都知道她是一个标准的好儿媳,也都知道她是带着婆婆走亲戚的老人.   感动八:“萝卜哥”40万斤萝卜送市民   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喜获丰收,但收购商给出的价格每斤仅四五分钱,经过和家人的一番合计,韩洪刚决定,不再销售这些萝卜,而是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不料消息传出后,蜂拥而来的市民数量远超预期,除了40万斤萝卜,韩洪刚还搭进去了数万元的红薯、香菜、辣椒和菠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   不过,韩洪刚的善举也换来了市民的热切回报.在热心市民和媒体的帮助下,志愿者为“萝卜哥”在市内摆起了红薯摊,帮助他卖红薯.上海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也向他发出邀请,给他提供免费摊位不说,还管住宿、负责参会蔬菜的运费.   感动九:“警察闺女”陈艳芳   市公安局商城路派出所政委陈艳芳,自13年前到北下街派出所当一名片警之后,便把辖区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办,从而受到居民的拥护和爱戴.   “警察闺女”这个称呼,是陈艳芳辖区的一位瘫痪老人叫出来的.1998年初春,陈艳芳发现一家住户的门一连数日没开,打听得知,住户是瘫痪在床的高龄老人代学诗.陈艳芳说:“大妈,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