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儒家.
①儒家思想的形成期——先秦.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等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
战国时,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思想.而荀子则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并对“礼”进行深入讨论,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学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②儒家思想的低潮期——秦朝.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出现焚书坑儒.
③儒学地位的独尊期——汉代.为顺应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文化体制和政策的转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上升,成为正统思想.
④儒学思想的变异期——宋明理学(心学)阶段.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汉末至魏晋,儒学的权威受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进一步动摇.至唐韩愈起始复兴儒学,到宋时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儒学复兴运动出现.著名代表人物有“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作为理学的开创者,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而真正的理学集大成者则是南宋朱熹.他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像“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后来理学发展到宋明陆王心学时进入儒学思想的变异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完成了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了新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对强化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品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品质起了积极作用;却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礼教严重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日益走向反动.
⑤儒学思想在质疑、批判中发展——明清的反封建正统思想.包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四大思想家.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使儒学更趋于实事求是,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冲击着儒学正统,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但为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