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虽然是变化发展的,但总是能够给我们留下些不变的东西.面对这些到我们面前依然存在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坚守还是改变?
儒学自孔子以来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虽几经遭受波折但最后总能平静,消灭儒学,秦始皇没有成功,五四运动没有成功,而当时彻底到极致的“文革”,随着现在国学的慢慢兴起,也表明出他的不成功.那这流传至今的孔孟之道[注: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真的就那么恒古不变的吗?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虽然儒学到现在又有兴起的趋势,但它也已全然不是孔子当年那般模样了.经过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五四”,“文革”的冲击,有些内容已被掘弃,有些被做了新的诠释.可见,尽管它传承了下来,但也经过了后人的修改和创新.
民主主义革命不也这般.孙中山在临终时曾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于是国民党反动派接过了这个大棒,不过,他们没有成功.于是乎共产党又接过了这个重任,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自己的民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他们没有止步,三大改造的进行,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旧民主主义革民胜利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渐渐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文化政治如此,科技亦如此.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
火药,最初人们用它造出了火铳,然后经过改良又发明了子弹,子弹造大了成了炮弹,大炮造得越来越大发明出了导弹,火箭,火箭飞远了又制造出了卫星.其中的每一项都有前一项的影子,但它们又能经过创新成为新的东西,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注: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你能说出几家?说不出几家了吧,为什么?那些不被后世所更改早就被埋于历史的大浪当中去了.可见,不继承难以去创新,不创新难以被继承.所以我们要以这社会发展方向为前提,对传承下来的东西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才会创新得当.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所进步.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谁也抗拒不了世界的变迁,我们惟有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