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专题:
分析:
①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此图为北京时间21时的光照图,图中A点是直射点,地方时是12时,所在经线是15°W,⊙DBF是晨昏圈,弧DBF是晨线,B点的经度为105°W,与直射点差90°,B、G在赤道上,D、F是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A点的纬度是15°S,所以,D是75°N,F、H是75°S,E是南极点.
A.D、F纬度数值相同,一年中的昼夜变化幅度D、F点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A、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15°S,越向北昼越短,日出越晚,这一天C点比A点后看到日出,故不符合题意.
C.C点在15°N,A点的纬度是15°S,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C=A>B=G,故不符合题意
D.G点在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此时G点的太阳高度为30°,正午太阳高度为75°,当G点的太阳高度为30°时,离日出已两个多小时,6点所在经线是105°W,所以G点的经度在75°W以东,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通过太阳高度的分布来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的计算,昼弧、夜弧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难了,要具备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