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注释:1、书愤:抒发义愤.书:写2、楼船:战舰3、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4、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5、塞上长城:作者自比.6、堪:可以.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
二、讨论问题: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三、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四、探究课题: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
观点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
观点二:“气”为“豪壮之气”,理由是:①从前后诗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艰难,所以在北望沦陷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把此“气”解为“悲愤”,则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系.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侵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所如山”的形象再现.②从表现手法上看.“气”释为“悲愤“,表面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对比.“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相互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通,结构谨严,而且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胸中郁积的“悲愤”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