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40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
语文水平与语文考试成绩不完全是一回事.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感悟和锻炼,而语文考试成绩有某种特殊的要求,因此有某些特殊应对的方法.如果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掌握某些规律方法,进行强化训练,成绩提高一步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怎样复习才最有效?
一、作文
高考作文的题材是很宽泛的,文体要求也是不确定的:
1.从命题形式上看,很显然经历了一个由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的发展阶段.
2.从文体要求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限制,由严格限制到部分开放的回环往复的过程.
3.从命题内容上看,特别强调“我”的存在,强调“我”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在准备时要把每一个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分门别类准备材料,思考观点,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
基于以上几点,从命题形式来看,命题作文可能会有新的发展,如题意作文,新材料作文等等;从文体来看,限制文体,强调文体意识,是湖南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和鲜明特点;从内容来看,强调人文情怀和生命意识,强调回归生活和思考生活,注重与时代风云和社会心理隐性的、远距离的联系,应是不变的策略.
所以作文这一块,不妨看看历年来高考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想想它得高分满分的原因何在,而自己作文的缺点是什么,特长在哪里,与好文章对照一下,选几个题目进行热身赛,写出几篇样稿,最好请有经验的老师批改一下.
二、阅读
1.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
2.明确文体
通过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5.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4.抓语词、定重点
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5.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写给出题人,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要所写即所问.
②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
③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
6.社科或科技类文章阅读
考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的含义(新概念[下定义:被下定义者+是+特征+属性])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抓修饰语)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新知识)
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注意:重点应立足于③和④的考点检测上.
答题思路:
找:找找原文有没有(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
三、文言文
(一)考点:
(1)对实词虚词的理①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②古今异义;③通假字、④偏义复词⑤词类话用.
(2)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之中选择).
(3)特殊句式及用法: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谓前、宾前、定后、介后)
(4)内容方面不再是传记文章的一统天下,游记、序跋、奏疏和哲理性散文已经出现.
文言文18个虚词,120个实词都要一个个记.特别是课文下面的注解,更要一个一个记,该默的课文名句也要一句一句牢牢记住,并会默写.时常有学生在考试时,明明背得出,但某个字写错了,结果前功尽弃.现在学生电脑用得多了,很多基本的字都会想不起来怎么写,因此默写这一点要引起充分重视.
(二)文言翻译必须注意:
1)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
2)“6+1”方法:替(古今异义)、扩(一词多义)、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移(倒装句)+猜.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三)答题要领:
①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②注意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