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之法家思想。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变法运动,较早的有李悝在魏国变法,之后还有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其中以商鞅最为有名。李悝在魏文侯时期任相,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他著有《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解:A.根据材料中“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的信息,可知是主张严酷的刑罚,属于法家的思想,而不是道家“无为”的思想,故A错误;B.根据材料中“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的信息,可知是主张严酷的刑罚,属于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是重“法”、重“术”、重“势”,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是其主张,故B正确;C.根据材料中“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的信息,可知是主张严酷的刑罚,属于法家的思想,而不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故C错误;D.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而不是材料中的主张严酷的刑罚,故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