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您看过礼记没有,我没有看过,但是看过很多转述过礼记的书.礼记的很多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到了隋朝还被保留(我只看到南史,后面也应该还会有).而全盘接受礼记,显然是不现实的.
比如最简单的,天子用9鼎,诸侯8,大夫几个我就不知道了.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周朝没有说话的权利,你用什么限制四大诸侯不用9鼎?连那些很小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的国家都开始僭越,比如曾侯的墓中出土的东西,就证明了他曾经僭越.
而且我们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微言轻.你孔子算老几?游说陈菜这种小国都不成功.大国凭什么听你的?传说孔子有72个高徒,我想问问,春秋哪个重大决策是受孔子弟子影响得出的,哪场战役是孔子弟子打得?孔子好赖还改六艺,算为后人做出了点贡献.孔子的“高徒”们,除了写了本论语,还做什么了?孔子如果真的想实行周礼,第一步就是到周朝的中央政府做官;第二步,阵型周朝;第三步,实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即周礼.可是他是这么做的么?他还不是在几个诸侯国之间瞎转悠.假设鲁国或者陈国能接受他的思想,那仅仅是一个诸侯国,大部分诸侯国不是还是实行不了周礼么?有什么用呢?
任何国君,包括贤明的和昏庸的,推行一项国家政策,都要考虑是否能给国家带来利益.周礼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利益?至少孔子没说清楚.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娄敬说清楚了,公孙弘主父偃说清楚了,他们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用.
再有,儒家思想并不是中国社会一贯的主流思想,尤其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中前期开始流行.不过由于汉武帝中期的高傲和穷兵黩武,黄老、术士和兵家比较受到重视,儒家并不算太吃香.汉武帝后期,到玄元二帝,由于国家已经被汉武帝搞得十分空虚,黄老的休养生息,也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道家”思想再次占据上风.东汉的时候,儒家成为主流思想,标志就是设五经博士.到了西晋还算可以,西晋末由于战乱,五经博士就不常设了.到了东晋,找到一部完整的石刻五经,都是很难的事情.由于战乱,儒家和道家(黄老)思想都不受到重视,佛教乘机进入中原.
到了唐朝,基本上是三教并存.宋朝的时候,儒家才打了翻身仗,出现了朱程理学.蒙古前期,进行过多次教派大论战,儒家无一例外的大败.不过元朝建立后,还是相当重视理学的,并举行科举.但是上层社会中,藏传佛教,即佛教密宗还是有相当大的权利的.明朝和清朝,利用八股取士,这不仅不能称为儒家思想,连理学也不配.虽然他们学的真是儒家的经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从董仲舒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董仲舒根本没说过这句话,且他自己的官小的可怜)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而朱程理学,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儒家、道家甚至是法家的思想,和孔子、孟子的主张相去甚远.
很多历史问题,不是错、对就能说清楚的.孔子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不仅仅是他修六艺、建私塾,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他一生都在坚持他认为对的东西,这样,他就已经很伟大了,至于他坚持的东西有没有意义,是对是错,其实真的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