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农业提高产出,一条途径是增加投入,另一条途径是提高效率.按目前中国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和资源状况,继续适时适度地和有选择地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投入量应当与资源供应量相平衡,与环境承受力相平衡.有些区域的化肥和农药投入已经过量,应当减少.我国农业的发展应更强调第二条途径,即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克服资源制约,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之同步提高的唯一方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改善生物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如通过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育种,培育农业生物的新品种乃至新物种;另一类是调整生物的外部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增加新的生产项目,建立新的食物链.这就涉及到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的应用.
凡是把生态效益列入发展目标,并且自觉地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生产之中的农业,都可以称为生态农业.
发达国家的农民在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曾经尝试过取代工业化农业或石油农业的多种替代农业形式,如带有反朴归真色彩的自然农业,带有哲学色彩的生物动力学农业,注重土壤基础作用的有机农业,开展新物种引进的再生农业等.生态农业也是替代农业中的一种,但是偏重于小型个体农业,且投入主要靠内部独立循环.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是八十年代初期,由科学家们首先提出来的.尽管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在农业中引入生态效益目标和在农业实践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方面却是一致的.中国学者倡导的生态农业与国外的生态农业概念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的生态农业概念不限定农业规模,而且对化肥和农药等投入并不全盘反对.
我国当前提倡的“两高一优”农业、农业企业化和农业规模经营等,都是围绕农业的经济目标提出来的.生态农业也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践中也可以同时实现这些提法,而且由于注意运用事半功倍的生态学原理,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经济效益的持续推动,通常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外部投入低的传统农业阶段,农民有很多自然生态方面的智慧与经验累积,如地力常新技术和轮间套作技术等.这些经验就象传统的地方品种资源一样宝贵.生态农业十分注重对优良农业传统的继承与吸收.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倒退.正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三大效益.生态农业也十分重视对高新科技的吸纳,如节水农业技术、控释肥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综合病虫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农业的生态合理化方向要求逐步用低物耗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替代高物耗低科技含量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