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第五自然段先说“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后来又说郁孤台“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答:
2.倒数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写了“我猛然明白了”,根据文意,说说作者明白了什么.(4分)
答: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我与……相会”,结尾二段写“辛弃疾依然……回望郁孤台”“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和好处.(6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的词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
B.第四自然段写“鹧鸪已飞人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
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
D.倒数第二段写“历史上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
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
答案:
1.从外表上看,郁孤台是有一种不堪风雨的败落之貌,但它有一种不因兴衰而兴衰的精神.(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说即可.)
2.明白了辛弃疾的词中所贯穿着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
3.
(1)这样写更易于表达作者在与历史人物的接近中探讨郁孤台所凝结着的民族精神;
(2)形象地表现了辛弃疾与郁孤台长存,表达了作者对诗人辛弃疾和郁孤台精神的无比崇敬;
(3)结尾照应开篇,且点明题旨.
4.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