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皇帝推举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2)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分析形成这两个朝代不同用人标准的原因?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科举制度到清朝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4)从以上用人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中,你有哪些认识?